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一体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全省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医院的引领作用,聚焦群众卫生健康需求所急所盼,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切实把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准,创新开展贴心、暖心的人性化服务新举措,努力将医疗服务做进群众的心坎里,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王前教授表示,学党史见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一句表态,更应是具体的行动。珠江医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始终把为患者、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考量学习成果的根本标准,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一点一滴的实事好事,通过小切口、大变化的渐进方式,帮助解决群众医疗服务中急难愁盼的难题,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践中做出珠江医院人的贡献。
一、打造珠江服务模式,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见成效
群众就医最关心什么,如何才方便快捷?什么样的服务是群众所急所盼?这是珠江医院党委策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服务重细节、关爱满珠江”服务理念的引导下,医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强化基础医疗质量,狠抓临床路径管理,深化特色专科建设,开展优质医护服务,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将优质服务举措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打造珠江医院优质服务模式。
从党史学习教育一开始,珠江医院党委就明确提出把为患者办实事做好事作为首要任务,针对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求,全面开启“周末无差别”就医模式,周末与工作日一样,各科室各诊区均有专家坐诊,相关辅助科室均正常提供服务。方便各类人群尤其是繁忙的上班族、课业繁重的学生看病就医,真正实现错峰就诊。配合“周末就医无差别”,医院门诊出诊相关的挂号、收费、抽血、药房、集中采样点、入院办理、检验、病理、影像检查(DR\CT\MR)、超声检查、胃肠镜检查、心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辅诊科室,也均在全天提供连续服务。此外,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率先开辟了后疫情时代医院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进医疗服务转型系列举措,在互联网医院、综合病区、午间门诊连续服务就医服务方面创新探索,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肯定和欢迎。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作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享有盛名,全国各地患儿纷纷慕名而来,其中有大批患有血液病等孩子前来求医。这些孩子因病不得不暂时长期休学,住院接受治疗。学习成为了广大患儿家长头痛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学习问题,珠江医院想患儿家长之所想、做患儿家长之所盼,把这个难题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重点予以解决,联系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合作搭建“珠江医院新阳光病房学校”,专门安排专职老师定期免费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各类课程,为家长提供专题讲座,帮助患儿保持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顺利回归学校、回归社会,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的纷纷点赞。
作为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珠江医院积极在“智慧医疗”“智慧门诊”“智慧病房”上创新服务,打造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的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了“三维虚拟”医院,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群众通过珠江医院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就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办理各种手续,提前完成预约挂号、甄选专家、选择时段、缴费排队等这些原先只能在门诊前台办理的所有繁杂程序,办理成功后即可轻松来院就诊就医,免去了费时费力的排队挂号、缴费、候诊、取药的烦恼。“智慧医疗”还能全覆盖实现检验结果查询、智能导诊、在线支付、即时咨询等贴心服务,只要有一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就能“一站式”快速完成挂号、就诊、开药、缴费等所有程序,极大提高了门诊就诊通过率,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45分钟缩短到24分钟,让患者就医更加顺畅、便捷和智能化。同时,还建成了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药房”,破解了取药排队长、等候时间久的瓶颈问题;云LIS、智能仪检预约等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实现了CT、MR、血管造影、X光片、检验系统等与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的无缝连接,专家们通过网络能够即时看到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患者再也不用因为等待检查报告而来回奔波;还率先在华南地区上线“一码付”智慧支付平台,成为广东省首批“智慧码”医院,患者在医院随时即时移动支付,平时排“长龙”缴费的情况彻底破解,避免了人员排队扎堆造成防控风险,极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
二、搭建珠江学科体系,在特色技术上下功夫、见成效
特色医疗技术是立院之本,也是解决群众病痛的关键。珠江医院党委始终把打造特色学科群、锻造特色医疗技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调研深度推进,先后制订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的发展战略,着重从学科整合、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岗位培训方面落实“组合拳”,全面实施学科人才强院战略,深入推进优势学科工程建设,以“高原之上建高峰”为建设思路,培育了神经外科学、儿科学、检验医学、康复医学等一批优势学科群体,深化“中心+专科+专病”发展模式,打造了若干个特色专科专病中心。21个学科跻身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全国百强榜,神经外科、儿科、骨科、心内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优势学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国内外享有盛誉,重型颅脑损伤救治、顽固性癫痫治疗、新生儿救治、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人工耳蜗植入、腔镜技术等特色技术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脑血管介入术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为全国最早开展,位居华南地区首位;超极低体重新生儿救治技术和危重患儿转运网络(TN)位居全国先进水平;独创的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法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誉为国际“金标准”;应用数字化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外科疾病居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特色医疗技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希望和福音,拯救了国内外一大批患者的生命。
珠江医院走出了一条符合医院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医院成功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誉为“国考”的绩效考核稳居全国公立医院百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81位,稳居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六名;科研创新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近两年国自然立项数量位居全国医院30强、37强,综合诊治能力 DRGs 指数、疑难危重救治能力 CMI 指数位居全省前列,ECMO技术临床开展例数全省ICU之首。全面建成了胸痛、卒中、房颤三大国家级中心,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单位,医院驶入了高质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珠江梦”的目标清晰可见。
三、彰显珠江精神风貌,在传帮带助上下功夫、见成效
珠江医院诞生于解放战争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腾飞于新时代,具有深厚的军旅底蕴和红色基因。一直以来,始终牢记服务社会的使命,无论是在隶属军队时期,还是在转制归属广东省,都一贯坚持公益性质,始终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传承军队传统,勇担社会责任,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凸显医院的精神风貌。先后出色完成了汶川、玉树地震救援和北京抗击非典等各种险重任务,圆满完成了医疗援疆、援藏、援非等重大工作,在开展惠民工程、帮带基层医院、扶贫助教济弱、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珠江医院人的风貌风采。
今年以来,医院针对社区和基层医院医疗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把加强对社区和基层医院的帮扶作为发挥公立医院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帮扶帮带足迹踏遍了南粤大地,先后举办50多场次社区医师培训班,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单位挂职坐诊、查房讲座及接受基层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建立了多个义诊点和健康讲座点,组织院内外义诊50次,提供义诊和咨询5000多人次,组织院内外健康讲座100余场。以专家医疗队、博士医疗队、青年志愿者医疗队等形式,开展巡回义诊、送医送药、扶贫帮带活动,受到基层、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珠江医院发挥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医联体模式,打造了国内一流的“珠江专科医疗联盟”远程协作与立体转运网络,建立了以“医、教、研、管”四位一体为内涵核心的能力同质化建设模式,组建了32个专科联盟,吸引了全国300余家医院900余个专科加盟。在专科联盟基础上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效提升联盟专科的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推动联盟同质化建设,目前启动建设5所高质量紧密型联盟医院,真正把省级大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标准同质化传帮带到基层医院,“授人以渔”的帮带理念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弹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珠江医院人以冲锋者的姿态、先行者的身份,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沿。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24小时坚守防控第一线,近千名员工踊跃报名参加应急医疗队。各部门、各科室闻令而动、恪尽职守、众志成城,冲锋一线,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医疗队深入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开展核酸检测任务,成立支援广州市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应急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克服日晒高温等艰苦环境长期驻扎各街道、院校和小区,协助政府完成数千例核酸检测任务,受到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奏响了一曲弘扬“珠江精神”的时代赞歌。
相关课程
相关新闻
近年来,四川遂宁市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治理机制、塑造聚居形态,将农村聚居点打造为聚得拢、稳得住、过得好的美丽新居。(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4月21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两人打工奔小康,三人打工移民进城。”这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十八赛沟村委会主任杨四龙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心得。让杨四龙惊喜的是,乡村发展好了,外出打工的同时,开始有人选择返乡创业。记者经过数日采访发现,得益于云南的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外出打工者陆陆续续返乡创业,探索助力第一产业,用技术赋...
4月28日,以“感受榜样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启动刚好一个月。30天来,共有36个典型人物、32个典型案例参评,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网页点击、留言多达4000多万人次。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参评的典型人物身份更加多样,有驻村第一书记、“新农人”、高校教师、基...
城市有“智慧大脑”,乡村也应该有“未来式”。作为全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半屏社区以党建引领驱动发展,匠心打造“半屏同心”智慧应用场景,全力推进未来乡村数字化改革。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半屏社区以同心未来乡村和“两岸同心岛”建设为契机,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培育半屏未来乡村研学项目和研学路线,持续激发乡村...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倾听讲授并参与讨论。总书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我们办好思政课、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指引正确方向、提供行动指南。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在全党引起强烈反响。学习党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坚持和...